“红叶村村好,村头即寺前。桥通秋涧水,门对夕阳田。有树皆松桂,无人不佛仙。午斋钟动处,吟望总茫然。”这是《桃花扇》作者,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孔尚任题写《游栖霞寺》诗中的一首。
桃花扇凡到过栖霞山的人都知道,在桃花涧旁有一座桃花扇亭。据《栖霞区志》“桃花扇亭”词条记载:“年,根据秦淮名妓李香君在栖霞山出家一事在葆真庵遗址附近建成,亭名取《桃花扇》剧本名。”
桃花扇桃花扇亭为砖混结构,造型为扇形,面南,后墙窗户也为扇形,两边小窗采用桃花花瓣造型,东西面各一门,仿明清建筑风格,白墙黑瓦飞檐,门窗皆黑色。看到桃花扇亭,游客们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以及《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康熙二十九年()秋,孔尚任因公事来到江宁(今南京)。
孔尚任在江宁期间,孔尚任流连南京的山水城林,他游历了许多著名景点。数月之间,足迹遍布江宁各地,留下了80余首题咏江宁的诗作。到了栖霞寺前,看到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的庙宇,孔尚任眼前一亮。阵阵松涛,如沸腾的开水,扣动他的心弦。孔尚任思绪涌动,写下了《游栖霞寺》:
殿阁层层上,芒鞋已到天。
但闻松水沸,不辨市朝烟。
红紫垂秋果,香灯坐老禅。
到来消万虑,拟借一床眠。
孔尚任在诗人的眼里,秋天的栖霞山,已是硕果累累。寺中的僧人,盘坐在灯下修炼。一幅栖霞秋色的图画,呼之欲出。康熙四十七年(),孔尚任回到家乡曲阜,在天津佟氏的资助下,三易其稿的巨著《桃花扇》,得以刊刻。行走在栖霞山中,孔尚任还写下了《过紫峰阁院》、《碧(太)虚亭》、《宿青云室留赠楚云禅宗》、《看栖霞诸庵桂花》等诗,为今人留下珍贵的清代栖霞山史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