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周总理称赞为中国最美丽女性

秦怡的一生与电影同患难、共命运,凝结着对电影世界的满腔热爱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她曾说:“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全文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新京报记者滕朝周慧晓婉吴冬妮编辑黄嘉龄

“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秦怡5月9日晨在上海辞世,享年一百岁。

作为“22大电影明星”之一,秦怡成功塑造了“林红”、“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银幕人物形象。她曾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中国最美丽女性”。她的一生与电影同患难、共命运,凝结着对电影世界的满腔热爱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秦怡曾说:“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年9月17日,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人民艺术家”秦怡去世,享年一百岁。

年,电影《青海湖畔》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开拍,由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秦怡甚至困得直接睡在片场,她笑称自己是“90后”。秦怡不仅饰演影片的女一号,还首次担纲编剧和制作人,这是她酝酿了十多年的编剧处女作,讲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学家投身科考事业的故事。

▲秦怡在《妖猫传》中客串出演“白发嬷嬷”。

拍摄《妖猫传》(年)时,秦怡在片中客串了“白发嬷嬷”一角,当时她已经95岁高龄。导演陈凯歌说:“你隐隐约约还能看出秦怡老师,当年是何等的光彩照人,有多么漂亮”。

晚年的秦怡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激情。她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天生应该有这个社会责任感,到底自己演出来的戏,给人看了之后起到什么作用。她想有这种正能量的东西,但不是说教的。有时候,别人经常劝她,你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好好地玩一玩,去享福。秦怡却说,我现在做事,如果能做成,就是享福。

与上海电影同患难共命运

年秦怡出生在上海浦东,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时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16岁时秦怡离开上海辗转到重庆,当时的秦怡住在“女青年会”房价最低的房间里,一次跟朋友去看话剧,秦怡在门厅处巧遇应云卫、史东山两位导演。应云卫对她说:“你到我们厂里来吧!我们是导演,演话剧。”这次意外的相遇使秦怡走上了艺术道路。在重庆和成都,秦怡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日大后方的影剧舞台“四大名旦”,出演了《大地回春》《茶花女》《桃花扇》等20多部话剧。

▲秦怡(图左)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林红。

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银幕,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其后在《农家乐》《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在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中,秦怡的表演细腻深沉,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满溢其中。其后出演《青春之歌》中理想坚定的林红,也让秦怡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秦怡主演了《海外赤子》《雷雨》《梦非梦》等影片,还出演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年,93岁的秦怡还曾亲自创意、编剧电影《青海湖畔》,描写一个知识女性充满坎坷的一生。秦怡曾说:“70多年来,我与上海电影同患难、共命运,今后还会继续。尽管我已年老,但在这个充满变化、激动人心的时代里面,不能不奔跑、不追赶。”

再小的角色也会全身心投入

秦怡曾出过一本自传,取名为《跑龙套》,担当了几十部电影主角的秦怡一直记得有一部苏联电影里的龙套演员演得非常好。她常常回忆起自己18岁第一次演话剧《中国万岁》,就是跑龙套,全部动作只是背对观众握拳,台词也只有四个字“我也要去”,但她却是连吃饭走路也都随时握拳念词,秦怡说:“我不想把跑龙套提到很高的地位,只是感到一场戏里,哪怕一个倒茶递水的小小角色,只要全身心投入了,也能有较大的作用。”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投拍电影《我坚强的小船》,导演彭小莲觉得片中小主人公的奶奶一角非常重要,秦怡是不二人选,但当时秦怡年之后就因病没再接过戏,彭小莲很忐忑,没想到秦怡竟爽快地答应:“我喜欢孩子,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我愿意为他们拍电影。”85岁的秦怡在酷暑没空调的老居民楼中拍戏,由于患有直肠癌,她严格控制进食和饮水,常空着肚子候场,等自己的戏份拍完再吃饭喝水,以免影响拍摄进度。彭小莲导演说:“秦怡老师是在用生命为孩子们拍戏。”

▲电影《青海湖畔》海报。

拍摄《青海湖畔》时,九十多岁高龄的秦怡到处寻访、查资料,深夜伏案写作,从初稿到修改稿全部都是手写,她还挑战高原拍戏,笑称自己是电影痴子,一天到晚都在讲电影拍电影。耄耋之年的她饰演的是60多岁的角色,但她也不担心年龄、容貌与角色的差距,“作为演员,你尽管再老,外形会变,但演技上只要用功总是可以的。”

在商业电影大潮开始之后,始终站在表演第一线的秦怡也表示过对当今演艺圈乱象的意见,比如她认为,电影艺术不应该排在电影产业之下,这是本末倒置,拍电影时也应该把塑造人物摆在编故事之前,“现在的戏,编剧觉得只要故事吸引人就好了,往往故事先有,再把人物‘装’上去,这样观众看了就感到不真实,因为人物的塑造太简单,反映的生活很肤浅。”

谈到演员滥用替身的状况,她表示以前剧组也有替身,但是演员们往往能自己做就自己做,比如拍《铁道游击队》时,导演让秦怡把手榴弹扔到陈述饰演角色的脚后跟上,“他一直在前面跑,在动,这怎么扔啊,太难了。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很自然地一天到晚盯着他的脚后跟,盯了好几天。等到拍戏的时候,真的扔到他的脚后跟上,而且一次就成功了。”

▲秦怡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芳林嫂。

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

在上海秦怡艺术馆(全国唯一一座以仍活跃在戏剧电影界的艺术家命名的艺术馆)的石书序言里,这样形容秦怡:用一款颜色来装饰她,是红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是美丽;用一种表情来注解她,是微笑;用一枝花朵来代表她,是玫瑰。

秦怡性格好,非常乐观向上,过完90岁生日后,她得了个非常中意的外号,叫“90后美女”,她常常笑着说:“他们都叫我90后呢”。“乐天派”“直性子”“马大哈”等也都是秦怡的外号,其中有一个雅号叫做“秦娘”,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曾在随笔《秦娘美》中写道:“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

年秦怡参演电影《海茫茫》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电影演员金焰。年金焰患上严重胃病,直到他年去世,20多年几乎都长期卧病在床,秦怡照顾了丈夫整整后半生。而他们的儿子金捷少年时受到惊吓患上了精神疾病,直到年59岁的金捷去世,也是秦怡一直看护养育。当年她经常在拍戏的间隙,医院去照看儿子,面对高大的儿子病中狂躁的拳头,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打妈妈脸,因为明天要拍戏”。

▲面对生活,秦怡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金捷去世的第二年,秦怡的妹妹、同样是电影演员的秦文也患病过世。秦怡把失去孩子和亲人的悲痛转化为了对下一代的关心,她从事公益事业,为灾区捐款,甚至再度“出山”拍摄电影。秦怡说:“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橘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

导演江平追忆秦怡:汶川地震时,秦怡几乎捐出全部积蓄

秦怡多年的好友、导演江平听闻此消息悲痛万分,在他心中,秦怡就是母亲般的存在,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么多年,我俩不是母子,胜似母子,她曾把她的许多故事向我娓娓道来,我都一一镌刻在心。”

从年底在电影《好丈夫》中亮相,80余年银幕生涯,秦怡在《遥远的爱》《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摩雅傣》《海外赤子》《雷雨》等经典作品中,留下了一个个不朽形象。她被选为“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国家授予她“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年6月,江平执导影片《那些女人》,秦怡完全不计回报参演,“她告诉我,我的小弟(秦怡对儿子的称呼)不在了,你就是我儿子,儿子喊妈帮忙,不能拒绝。”

▲秦怡与江平在影片《那些女人》拍摄现场。

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秦怡的一生有过太多坎坷。年,她和金焰缔结秦晋,年12月27日,金焰病逝,留下秦怡和儿子相依为命。年,她曾被查出癌症,医生说,最多也就能活一两年……但秦怡乐观地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还是不停地做创作、拍戏、为了公益事业奔走,同时还要照顾身患精神疾病的儿子。“有一次我邀请她来北京录节目,老太太悄悄问我‘能带个助理吗?’,我说您都80多岁了,当然可以,于是她将头等舱的机票退了,换了两张普通舱,她说‘因为这样可以不给国家添负担’。后来她来了,而助理就是她,准确地说,她是儿子的助理,要侍候他吃饭、穿衣、洗漱。”

在江平的印象中,秦怡简朴节俭,从不买高档化妆品,只用最便宜的婴儿护肤油;出门吃饭,她会带一个铝饭盒,把儿子吃剩的装进去,却舍不得买一次性餐盒。然而,年汶川地震,秦怡几乎捐出了全部积蓄。江平问:“您不留些养老吗?”秦怡说:“这些钱本想留给’小弟‘的,现在’小弟‘走在我前头了……不怕啦,我有组织啊!我还有女儿和外孙女啊。”

照顾儿子的时候,秦怡每天都要给患糖尿病的儿子打胰岛素。江平说,耄耋之年的母亲给年近花甲的儿子打针,谁看了,能不动容?秦怡老师却说:“我还不算笨吧?85岁学会了注射,自己动手,轻重有数,儿子能够少点儿疼痛,再说每天请人上门打针,出诊费也蛮贵的!”

━━━━━

追忆

曹可凡追忆秦怡:宽厚、豁达,是她一辈子的生命底色

▲曹可凡曾与秦怡有过多次合作。曹可凡供图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曾与秦怡有过多次合作的主持人曹可凡,他说秦怡老师这辈子有太多故事,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传承的精神:“尽管人生之路遇到无数坎坷与挫折,秦怡老师始终淡然面对,并且保持坚强的意志力,宽厚、豁达,是秦怡老师一辈子的生命底色。”

曹可凡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秦怡这个名字,医院工作,秦怡的儿子身患精神疾病,她医院看病,就和曹母相熟。曹可凡经常听自己母亲讲,“秦怡是一位大美人,是一个对孩子充满大爱的人”,直到后来,十岁的曹可凡在上海老大昌食品店遇到了这位印象中的大明星,当时的秦怡身着一件蓝色的外套,素面朝天,整个人特别简单,但即使这样也有一种惊为天人的美,这是曹可凡对秦怡最初的印象。

后来曹可凡做了主持人,他们的交集多了起来,一起参加活动,陪着秦怡大江南北跑了很多地方,继续为影视行业尽绵薄之力,每一次活动秦怡都会用心、用力去准备,节目中一定要“稳得住场”,私下里更是平易近人的前辈,习惯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我们在浙江录制节目,当时大家都还比较年轻,就说结束后去唱个卡拉OK,秦怡老师一听,说‘那我也得去’,尽管她不怎么唱歌,但一直陪着我们熬到快一点了,第二天早上毫无倦意,继续准备节目。在秦怡从艺70周年的时候,曹可凡在采访了她之后,对秦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实秦怡老师这辈子,作为演员她很成功,但人生却充满挫折。儿子因为脑炎引起了精神病,甚至我听闻孩子发病的时候都会用搓衣板朝她脑袋上砸过去,但秦怡对孩子总是充满了大爱,她的意志力极强,再难的事情也能想得开。比如她说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洗冷水澡,一直洗到了80多岁,从夏天洗到深秋,这是她锻炼自己意志力的一个方法。”

秦怡的晚年,伴随身边亲人一位位地离她而去,尤其是儿子在年去世,让她彻底看透了生死,她常说,“人遇上什么事都得想得开,只要能想开,什么坎儿都能过去。她说自己的孩子虽然生病了,但他也给予了自己很多爱,比如孩子后来一直画画,就爱画她,如果她能在闭眼之前把儿子送走,自己心里也安生很多。”在曹可凡印象中,秦怡脾气极好,对生活的任何境况都能承受,唯独在拍戏方面,却存有遗憾。电影里,她是《遥远的爱》里脱胎换骨的进步女性余珍;是《铁道游击队》里机智勇敢的芳林嫂;是《马兰花开》里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是《女篮五号》中饱受苦难却依旧乐观的林洁,也是《青春之歌》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林红,任何角色,无论戏份大小她都能完美地完成,创造出惊喜,但确实也因为大多角色都是戏份不多,她很渴望能够在更多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余力。

▲秦怡在《女篮5号》中饰演林洁。

于是,在秦怡93岁的时候,她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了电影《青海湖畔》,讲述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舍小家为国家的动人故事。秦怡前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三万多字的剧本。“当时有人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劝她在上海的摄影棚里搭个布景,但她非常执着,一定要亲自下生活、上高原进行实地拍摄,于是,她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坚持和剧组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坚持工作在拍摄第一线。她是一个永远想要创作的人,但她也心有不甘,总觉得演不够。”

曹可凡说,对演戏,秦怡总是满腔热情,无论拍摄条件多么艰难,她都义无反顾地坚持。她曾在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中饰演老宫女,她的那种不计较角色大小,为几分钟的戏愿意倾注全力的精神至今让在场的人充满感动。“当时凯歌导演说不要给秦老师增加压力,台词什么的给她写出来作为提示,但她也必须坚持自己背诵。因为年事已高,她确实比较难以承受这些台词量,但她去看提示又会变得紧张,最后拍这场戏时,她的眼神迷离,这和角色的状态个性非常吻合,几乎一两条就完事了。后来凯歌导演告诉我,他特别感慨,秦怡老师这么大年纪也愿意为了这一场戏来拍摄,这是大艺术家,艺术家的精神真是永存的,能留下这次合作,非常感慨。”

曹可凡和秦怡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在年的2月11日,当时的秦怡已经记忆力减退,除了家人和亲近的人,很多事都想不起了,一次,她在电视里看到了曹可凡,想起了这个人,脱口而出对方的名字,连她的家人都感到诧异,于是将这件事情打电话告诉了曹可凡。曹可凡说,“我一听她的声音,眼泪就夺眶而出,没想到她还记得我,我向她拜年,她回了六个字——‘祝你新年快乐’。”

曾合作电影《妖猫传》,陈凯歌、黄轩忆往事悼念秦怡

导演陈凯歌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忆了和秦怡合作电影《妖猫传》的往事。他称,秦怡老师是老一辈电影表演家最后离世的人之一。现在她走完了一百年的生命历程,却留下音容笑貌常在人间。

▲陈凯歌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悼念。

陈凯歌表示,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见过秦怡,只觉得那时的她端庄美丽。“非常有幸秦怡在电影《妖猫传》中出演了一个角色,这是她漫长创作生涯中创造的最后一个银幕形象。每当我在拍摄间隙看到她专心地默记台词,心中就涌起难言的敬意,因为这时她已经九十五岁了,九十五岁的秦怡老师依然光彩照人。”

黄轩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当年二人合作该片的幕后拍摄花絮。他称,何等的幸运,能在《妖猫传》和您一起拍摄:一切都历历在目……您往镜头前一坐便是千言万语。秦怡老师一路走好。

▲黄轩发文悼念秦怡。

冯远征、刘涛、欧阳奋强等发文悼念

得知秦怡去世的消息后,冯远征、刘涛、孙茜等演艺界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

值班编辑康嘻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