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扇子有多美用它搭出百般风情

要问当代年轻人拍照最特别的“配饰”,一柄精巧的扇子无疑榜上有名。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扇子与汉服、旗袍等服饰的搭配已经成为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4亿元,年有望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13.2%。借着国潮的东风,扇子重新成为大众焦点,成为年轻人穿衣搭配的新宠。

不同样式的扇子,可以用来搭配不同款式的服装,在指尖翻出别样的东方风情。二者相得益彰,雅趣至极。从小众到出圈,扇子的意义早已不止是一件漂亮的饰品。下面小招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中国的扇子美学和背后承载的意义。

折扇: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

宋代,题扇画扇成为流行,折扇逐渐成为了身份的表征,也承载了文人墨客的志趣表达。折扇开合之间,诗画浮现,尽显风流倜傥,文人雅致。

著名传奇剧本《桃花扇》,就是围绕一柄折扇展开的。《桃花扇》里,李香君与侯方域以题扇定情,又以血溅扇面明志。李香君为了抗拒被人利用的婚事,她一头撞桌,鲜血飞溅上扇面,被敬佩她气节的杨文骢等人补画成了一朵艳丽的桃花。这是剧本中最著名的场面,也是“桃花扇”名称的由来。

明清时代,扇骨和扇面的用料也愈发考究,折扇已经成为了高级艺术品。为了方便书画,扇面和扇骨常常是分开售卖的。诗文纸扇适合搭配清雅的服饰,轻挥扇面,带动衣角微微荡漾,尽显儒雅风度。檀香折叠扇则更适合女孩子使用,搭配宽袖飘逸的浅色汉服,恬静唯美,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羽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历史典故中,似乎所有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都要持一柄羽扇。赤壁之战,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大破曹军。而诸葛亮领军于渭滨时,也是“乘舆葛巾,将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轻曳的羽扇,蕴藏的是临危不乱的淡然,彰显出大将风范。

制作羽扇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禽类的羽毛,其中以鹅毛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等。扇柄一般用竹、木,高档的用兽骨角、玉石、象牙、玛瑙、檀香链。

羽扇与晋制汉服可谓绝配,颜色素雅低调,衣袂飘逸。一套穿搭仙风道骨,仿佛高山流水般沉稳庄重。此外,羽扇+纶巾的组合搭配明制道袍也别有一番韵味,道袍色彩单一,持羽扇可以作为穿搭的点睛之笔。

团扇: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美人纨扇的朦胧美感,赋予了团扇一片古色古香的东方意蕴。从古至今,团扇都与女子的情丝相联结。到如今,团扇更是代表了温雅细腻的含蓄美。

与团扇有关的故事中,不得不道的便是婕妤团扇。汉代的班婕妤在汉成帝时选入后宫,失宠后,班婕妤曾于长信宫作赋自伤,写出了著名的《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在闺怨之外,团扇更寄托了对婚姻的幸福期待。在古代,却扇是一种婚俗礼节。新娘出嫁时常以团扇覆面。欲遮还羞,婉转千回。

早期团扇为圆形,暗合中国人花好月圆之意,又名“合欢扇”,之后发展出八角六角形、梅花形、马蹄形等各式形状。团扇的材质大多以罗、纱、绫、绢为之,故又称“纨扇”或“罗扇”。

团扇与同样婉约的旗袍可以说是完美搭配。素雅单色的旗袍适合搭配较为素锦的团扇,如水墨画团扇;鲜艳绚丽的旗袍就更加适合花纹刺绣团扇。美人手拿团扇掩面而笑,半露的眉眼,道不尽的风情,正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真实再现。

在文人骚客的诗词中,扇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象征,内涵深远。如今,与扇相关的配饰已不仅仅局限于扇子本身,以“扇”为形象,发展出了很多配饰、工艺品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