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热度不减,除了神仙颜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赵盼儿使妙计搭救好姐妹引章的故事。
这段让人拍案叫绝的girlshelpgirls情节,就是来自于改编自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图片源于网络,《梦华录》剧照
元杂剧真可谓宝藏,不仅仅是《梦华录》,我们熟知的很多故事和舞台经典都从中诞生 。
当大家为莎剧动容时,不要忘记我们曾有一群比莎士比亚更出众的剧作家 。
如今,被称为国内音乐剧天花板的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原著就出自元杂剧作家纪君祥之手。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
那时有无数的“莎士比亚”
元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首
“(《赵氏孤儿》和《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搏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当时,百花齐放的元杂剧作品,无论思想高度和内容厚度都可以立于世界戏剧的最高峰。这部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列中国古典四大悲剧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是个典型。
刘汉宗连环画作品《赵氏孤儿》,年出版
春秋时的晋国,赵氏一门忠良被劲敌诛杀殆尽,有位程婴,拼尽千难万险,救下赵氏仅剩的一个遗腹子,并将其抚养成人,手刃奸贼。
元代,纪君祥把这个见于《史记》的传奇改编成杂剧 《赵氏孤儿大报仇》。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称之为元杂剧中 “最有悲剧之性质者”。
仁义、牺牲与爱
在现代舞台审视中“生生不息”
“这个戏,使人了解中国精神,有甚于人们对这个大帝国所曾作所将做的一切陈述。”
——伏尔泰
一场长达16年的隐忍与“预谋”,不只是在讲历史,更蕴含了不朽的人性光辉,和永恒的伦理难题。正义与牺牲交织的悲剧,惊心动魄,极具感染。
吸引着无数后人传承讲述,《赵氏孤儿》在京剧、话剧、电影、歌剧、电视剧等各类艺术形式之中生生不息。
陈凯歌指导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剧照,
不仅在中国,早在三个世纪前,“赵孤”就传入欧洲。
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HenriMariedePrémare)为法国汉学家艾蒂安·傅尔蒙(tienneFourmont)翻译了《赵氏孤儿大报仇》,使之成为 被介绍到西方的第一部中国戏剧作品。
年10月,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在巴黎剧场上演,连开17场,可谓红极一时。
此后,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相继诞生了不同的改编版本。 故事题材涉及的正义、牺牲、家庭等元素也在诞生之后的几百年间被反复讨论。
年,再看《赵氏孤儿》
在已知的故事感受未知的触动
“在爱与复仇的母题下,我们仰望崇高,也要直面深渊。已知的故事里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
——徐俊
导演徐俊将《赵氏孤儿》搬上了音乐剧舞台,将悲剧美学呈现到了极致。
自年5月首演于上海后,巡演全国50场,创下年的“票房神话”,并引发圈内外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