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法苑文艺middot2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21/5478875.html

年4月21日

精彩阅读

法律人手记

张益坚:警营里的木棉花

长时间的执勤,昼夜不分,考验着大家的精力、体力和毅力,加之执勤现场吃饭喝水都不方便,令人感到有苦有累,尤其是连续多天加班加点,疲倦不堪,但是一想起这是非常时期一项光荣而又特殊的任务,这一点苦头算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上门为百岁老奶奶做抗原检测时,她儿媳略带歉意地说:“麻烦您们了。这疫情让我不能沏杯茶给您们喝,很不好意思呢。”群众的理解配合,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疲劳感顿消。每当归队后,置身警营里,看看木棉树梢上绽放的火红花儿,殷红似火,像英雄的火炬,令人油然而生一股生机活力。火红,是春季的绚烂,是整个春天的最美剪影。如今,春天逐渐远去了,木棉树梢上的火红花儿少了,但是片片绿叶出来陪衬了,它感恩自己走过了一段寒冷彻骨的时光,无暇回味难捱的日子,始终怀揣一颗火红的心,迎着朝阳、披着霞光,待到下一个春天,继续火红地盛开,永恒地陪伴着我们。

法苑书香

郭鹰:一曲高远典雅的爱国之歌——读钟兆云《海的那头是中国》

历史在前进,民族在繁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只有通过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才能绘就出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这就是热血中国,青春中国!这里不乏许多始终遥望祖国,心系祖国的海外华侨华人。在祖国危亡之际,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选择慷慨赴死,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选择,是一大群人华侨青年的选择,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和觉悟,让一个个风华正茂的生命敢于直面那原本可以避开的淋漓鲜血?换作今天的我们会做何选择?海外华侨华人们的拳拳爱国之情,他们的牺牲奉献、英勇奋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情结,演绎出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奏响一曲深入骨髓、高远典雅的爱国之歌。

《海的那头是中国》完美全面地诠释了这个可爱可敬的群体。

闲情偶记

王太生:谷雨落,万物生

我在一个清亮的早晨,坐上一条船,在雨中出行,便可抵达江南。天空中那片谷子的雨云,将隐隐后退的谷物、桥、树和房子,点染成一片迷蒙,我觉得最风雅的事情,是坐船到江南,去寻新茶。

在温润的雨中,孔尚任写《桃花扇》。戏里的《桃花扇》这样唱道:“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谷子的雨,浸润着谷物,也浸润着文人的心。文人是需要谷子雨的,他们的字,洇着烟霭,也洇着水汽。

恍如一株谷物,我在这个雨水充沛的老城,生长了几十年。老城的瓦楞上,雨水顺着青瓦流泻,如线。看古代谷子的雨,我在一处明代的老宅里,从那些古树缝隙里向上仰望,看它湿漉漉的样子。老宅里,不见谷物,它们曾经在墙外的咫尺田园,在雨水中盆鼓而歌——我见到的,是明朝的谷子雨。

谷子的雨,适宜烹茶。那些从瓦檐、水槽跌落下来的水,明晃晃地汇到一口大水缸里,所以,郑板桥老先生喜欢煮瓦壶天水菊花茶,农人也喝谷雨天水茶,农人和文人一样风雅。

世相绘

魏青:某些网络购物:0元拿,无限砍

往事如歌

杨怀荣:蓑衣

小小蓑衣,千年智慧。对农人来说,它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它了。春天,春雨绵绵,耙田、春播、春种,整个春耕季节离不开蓑衣;夏季的天气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每天出工干农活也得记住带上蓑衣;即使是冬天下地干活,也会把蓑衣带上。劳累了,把蓑衣往地上一铺,躺在上面便可休息。几多风雨,几多寒暑,有了它,一时难耐的际遇,都会获得片刻的安宁。每天出工,我们身披蓑衣,戴着斗笠,像出征的士兵,迈开脚步在风雨中朝田野奔去。

如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画面已经十分罕见,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多数都没见过蓑衣,不认识蓑衣。过去在乡村常见的蓑衣,只能在民俗博物馆和装修考究的民宿里偶得一见。蓑衣,已成为沉淀在农人心中的浓浓乡愁。

吃情岁月

李晋:盖浇饭

盖,是一种温暖;浇,是一种滋润。在菜肴的盖浇下,米饭得到了妥帖的对待,饭菜承载的不是肠胃的温饱,更是心灵深处的慰籍。灰暗的时光中,吃一碗至爱亲朋做的盖浇饭,失落和痛楚消减大半,阳光的味道渐渐稠厚起来。人是铁,饭是钢。但盖浇饭绝不只是冰冷坚硬的钢,它是柔情的,能让人察觉到这世间的温暖。有年冬夜,在一食棚里,我和一帮素不相识的建筑工挤在一起吃盖浇饭,看他们喝酒猜拳,看他们谈笑风生,再看看他们粗糙坚硬的大手,饱经风霜的脸庞,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