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m.39.net/pf/a_4830977.html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文学作品的题材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桃花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以桃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在这些作品中,桃花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又各有不同,有的表现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有的又借物喻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还有的将桃花作为寄托,表现了对爱情或者自由的向往,让我们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进行研究。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桃花形象01.形容美丽春光的桃花题材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相开放,争妍斗艳,而桃花就像报春使者一样早早开放,提醒着人们春天的到来,文人墨客们踏春赏花,被美丽的桃花所吸引,留下了许多关于桃花的文学作品。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写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了一大片桃花竞相开放,灿烂绮丽,让人目不暇,流连忘返。又看到了诗人在锦江江畔独步寻花时的悠然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梨花和桃花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但是梨与梨同音,所以有着离别的象征,相较于梨花,人们就更喜欢桃花了。“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诗人书写春日感怀,“一树桃花笑”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女子带着笑容告诉诗人春天已经到来,在作者曲折含蓄,和婉工丽笔法下,我们看到了春天一树桃花开放,为大地点缀出一抹色彩。唐代诗人吴融在《桃花》中写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满树桃花朵朵开放,互相争妍斗艳,一朵朵桃花娇妍艳丽,万条树枝丹彩流溢,明艳照人,为我们渲染出融融春色。正如诗人们的描述一样,桃花早春开放,为我们提供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同时它们又以绚丽夺目的色彩点缀着我们的春天,这样美丽可爱的桃花怎么能够不受到我们的喜爱呢?02.形容女子美丽的桃花题材我国古代形容女子美丽多用面若桃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借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美貌的诗句。当年崔护去参加科举考试,在清明节踏青的时候沉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当中,不知不觉越走越远,走了很久口渴难耐,便扣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讨杯水喝,给他开门的是一位面若桃花的姑娘,他与姑娘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姑娘的容貌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于是他写下了“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在这句诗中看到了姑娘的天真美丽,给人们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想象;曹植在《杂诗》中写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诗人让人们看到了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李花那样清新的气质,桃花那样艳丽的外貌。诗人也借女子对比,展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韦庄曾经在《女冠子.昨夜夜半》写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读者仿佛也像作者一样,梦到了那位美丽动人面若桃花,眉如柳叶的姑娘。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发现诗人以桃花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在诗人的描述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各有千秋美丽的女子,人比花娇,百看不厌。03.与爱情和婚嫁有关的桃花形象自古以来桃花就是爱情和浪漫的象征,常用“桃花运”来形容关于爱情的运气,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与桃花有关的故事就有很多,在《诗经》的《桃夭》中就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人仿佛让大家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子面若桃花,带着娇羞和天真的神情,目光躲躲闪闪地望着自己的意中人,在夭夭桃实、灼灼花枝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女子含情脉脉看着意中人,快乐的心情涌上心头。全诗用桃花桃果桃叶相继做比喻,既有说两个人的爱情先开出小小的爱情花朵,结出爱的果实,然后繁衍生息,枝繁叶茂,又有从桃花朵朵到桃实硕果累累及桃叶枝繁叶茂表示大家对这对新人婚后的祝愿。象征着爱情的桃花盛开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就好比这对新人结婚后,生出了白白胖胖的孩子一样,桃树结实之后“其叶蓁蓁”展现了桃树枝繁叶茂的样子,表现出了大家祝愿这对新人开枝散叶,家庭和和美美,兴旺发达。这首诗先后用桃花桃实桃叶做比喻,层次分明,从开花结实到散叶浑然一体,既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婚嫁的的重视和对新人的祝福,又表现出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剧本《桃花扇》当中,侯方域去南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他郁郁寡欢,无心归家便寓居荧愁湖畔,后在杨龙友的介绍下结识了李香君,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到了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动荡不安,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一些墙头草迎福王,并对复社文人进行迫害,准备强迫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忠贞不二,矢志守楼,倒地撞头时,血溅侯方域所赠的宫扇。杨文在宫扇血痕上画成桃花图,李香君遂将桃花扇寄与侯方域。我们感叹李香君的忠贞的同时,也看到了桃花象征两个人坚定不移的爱情。古代的桃花就好像今日的玫瑰,传递的爱情的信息,陆游的名词《钗头凤·红酥手》中就有:“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诗人用桃花落做比喻,他和唐婉两个人的爱情也像这桃花凋落一样,明明彼此相爱着对方,但是却因为母亲的缘故,不能在一起,这情丝剪不断却也无法长相厮守,让人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在古代,桃花寄寓着人们对婚嫁新人美好的祝愿和对爱情的向往,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有一段如桃花般灿烂的爱情。二、桃花题材与意象的分析01.时光易逝和怀才不遇的意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屈原也曾发出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也有很多诗人借着桃花来比喻时光易逝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曹植在《杂诗》中借用桃花比作美女,然后又自比美女,通过描写美人荣华老去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的苦闷心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桃花表象之外的深层意象,看到诗人情兼雅怨的写作手法。袁枚也在《题桃花·二月春归风雨天》中写到“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桃花盛开的的美丽娇艳和桃花开过后零落成尘做对比,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欣赏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之后,看着桃花片片落下,不由得感慨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美好年华转瞬即逝。诗人李贺也在诗文中写到:“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虽然美好,但是太阳终会落下秋冬到来草木也会凋零;青春年华也是人生最美的阶段,但是终会美人迟暮,白发丛生。在繁茂的桃花园中桃花盛开着,随着时间飞逝。诗人看到花瓣随风凋落,想到春去秋来春光无法挽留,年华易逝,自己也无法留住清楚,不由得感叹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自己应该珍惜时间,把握青春年华。02.对自由和美好生活向往的意象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向往和平,但是每当朝代更迭,战火就会席卷这片土地,陶渊明就用桃花源做比喻,构建出一个没有战乱,充满自由和幸福的世外仙境,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盛开,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争和灾害,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安宁祥和,他笔下的桃花源,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的向往。自陶渊明描述了桃花源之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唐伯虎也曾借用桃花表现过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和自得。“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这几句诗既是诗人种桃树卖桃花换酒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又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来比喻隐士,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没有拘束,自由自在洒脱风流好似神仙的隐者形象。从这些关于桃花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不同于表面的引申意象,看到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结自古以来,桃花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写作题材,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既有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也表达对盛开的桃花的喜爱之情。人们也用桃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当中既有对青春年华的眷恋,也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除此之外人们也借用桃花表达了一些向往,这当中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包含了对没有战争和压迫的和平家园的向往。同时也由此看出,桃花题材是意象的一种,在古代文学当中的表现力极其突出。参考文献:《人间词话》《桃花源记》《全唐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