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是如何演唱的历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news/a_9222272.html

一、宋词的繁荣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人们用来形容柳永词的传唱度,它显然十分类似当代的流行歌曲。

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名称之一,它因曲填词,先有曲调,再按其曲拍调谱来填制歌词其中。词体经过唐代和五代时期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宋词。

宋代是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北宋的都城汴京,还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城市经济都十分发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娱乐业出现了高度的繁荣,宋代最常见的娱乐场所就是“勾栏瓦肆”,在城市中的数量众多、规模很大。比如汴京的一个瓦子,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大一点的瓦子可以容纳数千人。娱乐业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宋词演唱的形式

宋词的演唱因为其独特的魅力,而被宋代各阶层所喜爱。总体来说,宋词的演唱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教坊合乐

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它自唐代起设置。宋代教坊乐队的规模十分庞大,乐器演员就有几百人之多,使用的乐器非常多,有筚篥、龙笛、笙、箫、筝、埙、琵琶、箜篌、拍板、杖鼓、大鼓、羯鼓等,一般表演大曲。宋代的教坊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音乐人才,使用着制作最精良的乐器,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贵族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源自北朝时期,它是贵族和士大夫家庭中词的演唱。宋代的燕乐由小乐队和家妓表演。宋代燕乐规模一般只有几人,除了演唱小词外,也演唱大曲。北宋名臣寇准就十分喜爱燕乐:“所临镇燕会,常至三十盏,必盛张乐,尤喜《拓枝舞》,用二十四人。”

3.小唱

小唱,是宋代最普遍的演唱形式。因为演唱方式简单,从市井勾栏的商业表演到皇家宫廷宴会、官府宴会,小唱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小唱一般由歌妓一人执拍板清唱,歌者执拍板唱小词。这种清唱除拍板外,一般不用其他乐器伴奏。也可以在极简单的乐器伴奏下边歌边舞,小唱的艺人以女性为主,她们一般色艺俱佳,而且风流多情。

三、宋代对歌者的要求

宋词的歌唱,一般要求歌者声音柔美、字真韵正、含韵抑扬,这正是宋词婉约美的体现。

沈括《梦溪笔谈》中说:

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终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清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

从这里可以看出,宋词的演唱要求字正腔圆,不会是现代流行歌曲中那种含糊不清的说唱。

在以柔为美的风气下,宋代有着“独重女音”的风气。宋朝的歌者一般都是相貌甜美、精通音乐、能歌善舞,有相当高的文艺素养的年轻歌妓。

宋代对歌者的要求通常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华灯初上,歌妓们常常聚集在酒楼歌馆门口,翘首相望,等待着客人们的到来。

《东京梦华录》中说: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馀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漠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口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一般来说,浅斟低唱的方式深受市民的普遍欢迎。婉约柔美的宋词,韵味清丽雅致,无论是在宋代的士大夫宴席上,还是勾栏瓦肆中,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宋代话本《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讲述了市井间的唱曲情景:“无移时酒到痛饮。那女儿所事熟滑,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媚的破儿,挡一个紧雌甩的筝儿,道一个甜甜嫩嫩的千岁儿。”

晏几道《鹧鸪天》中说:“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生动地描述了一位歌女起舞时的场景:她用酥手捧杯殷勤劝酒,从月上柳梢时翩翩起舞,直到月沉树梢的情景,最后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我们可以想见,一位妩媚多情的女子,娇声软语地唱着“庭院深深深几许”、“墙里秋千墙外道”、“多情自古伤离别”等多情柔美的宋词,无疑会深深触动男性为主的听众的心弦,为歌女们美艳的容貌、多情的风韵所倾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