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不知道的古代岁寿称呼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所谓岁寿其实就是指古代年岁称呼,如总角、垂髫、及笄之年等。很多人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句话应该很熟悉,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用到岁寿这种说法。虽然在现代社会生中已经很少会运用岁寿称呼,但是中国的古代文化常识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因此多多的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也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在做事方面都非常讲求含蓄委婉,因此他们的年龄也就用某些特定的称谓进行指代,正如古诗所说小艇浮孤苇,垂髫识二童。古代汉族男子在20岁的时候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因此,男子20岁就被称之为是弱冠之年,并且以此表示尊敬之意。古人认为直接询问别人的年纪是十分不礼貌的,尤其是女人的年龄,所以民间便逐渐总结出了各个年龄段的岁寿称呼,以此指代男女的年龄,这样既方便了交流又不会有多忌讳,可谓是一举多得。我们来看看古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怎样的称呼。汤饼  指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汤饼之喜通常是指庆祝新生儿诞生三天,在过去很多大户人家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宴会,这个宴会就被称为汤饼之会,它出自《幼学琼林》一书中。幼学琼林之老幼寿诞原文有:“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晬盘之期。”初度  指周岁。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名.后称生日为初度.还出自《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生小  指幼年。唐·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张焘《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阿侬生小西湖住,憔悴天涯到处家。”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  指童年。《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始龀  读音是shǐchèn龀,儿童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说文》未龀不入军门。——《管子·小问》外傅  10岁,出外就学。《幼学琼林·老幼寿诞》:“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束发  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舞勺  13岁。《幼学琼林·老幼寿诞》:“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及笄  指女子15岁。《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汤显祖《牡丹亭》: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舞象  男十五岁~二十岁。《幼学琼林·老幼寿诞》:“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南朝·梁·张缵《丁贵嫔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洽阳,誉宣中谷。”弱冠  指男子20岁。《晋书·帝纪第一·宣帝》“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而立  指30岁。《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不惑  指40岁。《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强壮  指四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艾  指50岁花甲  指60岁。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甚么花甲。”国学全集51册精选¥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古稀  指70岁。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用“古稀”指七十岁:~之年。皓首  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耄耋  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黄发  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鲐背”。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  指长寿老人。《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易林·震之比》:“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期颐  指百岁。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