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略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遗民诗人清,卓尔堪《明遗民诗》辑录作者近五百人,诗歌三千余首。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顾炎武,亭林先生。《海上》其一顾炎武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黄宗羲,梨洲先生。“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著有《明夷待访录》。《山居杂咏》黄宗羲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王夫之《走笔赠刘生思肯三首》老觉形容渐不真,镜中身似梦中身。凭君写取千茎雪,犹是先朝未死人。二、古文三大家“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桐城派的嚆矢。三、钱谦益与虞山诗派此人难定,不论!四、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痛失名节。五、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阳羡词宗陈维崧朱彝尊最好是纳兰,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倾注。《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六、王士禛与康熙诗坛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不感兴趣。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过。第四章《聊斋志异》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大半生在科举中挣扎,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了。蒲松龄困于场屋,大半生在缙绅人家做馆,生活的内容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可谓一位标准的穷书生。这种身世地位便规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即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且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他在康熙十八年()春,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创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大半生陆续写作出来的。二、狐鬼世界的建构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三、狐鬼世界的内涵联系作者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和他言志抒情的诗篇,则不难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就这一点来说,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像他作诗填词一样是言志抒情的。有自己落幕生活中的梦幻,也有对生活境遇和社会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