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disease/a_y9i9w58.html
桃夭作者:付万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周南·桃夭》一首《桃夭》,将女子待嫁的明媚动人,尽现于此,仿佛一闭眼,那诗意水墨,灿然芳华便浮现在我眼前。不由得便觉得那中华的嫁衣情节便是缘起于此。她不能轻易示人,却满溢笑语哀容,每一针,绣的都是未曾拂面的期许,每一线,网罗的都是无法言说的迷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刘兰芝被婆母休弃时的穿着,美却带着发自内心的战栗。她也曾有一场满心欢喜的待嫁,“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大红盖头之下,朱唇轻抿,香腮若雪。看不清喜娘的模样,却听得到“百年好合”“百子千孙”的吉样话。盖头被揭起来的那一刻,帐头明亮的红烛羞得她抬不起眉眼,手却被人轻轻执起,含羞带怯地饮下一杯合巹酒。那晚过后,一袭嫁衣便压在了箱底,以为此生不会再穿上它。然而造化弄人,她再不愿,也难免成了再嫁之身。但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约定却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徘徊,那纤纤细步,走出的不是即将登上花轿的轻快,而是举身赴清池的无奈。飘身一跃之时,兰芝“揽裙脱丝履”,回望这一世,那最美的红妆,最初的心悦,将自己的完整在黄泉路前,唯留一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史上嫁得最轰轰烈烈的女子当属陈阿娇了吧,凤冠金饰掩蛾眉,朱甸粉绣压玉颈,生得钟鸣鼎食之家,即便是嫁衣,也无需她亲手来绣。红妆花嫁,红烛帐暖,这些并不是没有过。可最终只剩下了美玉雕琢的门户,黄金装饰的寝官,帷幔常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即使她日日穿着当初那一身凤冠霞帔,也再没有一个人,暖得了冰冷入骨的床榻。嫁衣虽繁,又岂能驾驭命运?寓意有尽,人生无常。可堪回首,《桃花扇》中,“江南花发水悠悠,人到秦淮解尽愁,不管烽烟家万里,五更怀里转歌喉。”李香君乃一介青楼女子,本是没有嫁衣的,幸得侯方域梳拢妆奁,红妆十里,飘摇绰约。缠头绕胭脂,珠翠相辉映,光芒打在流苏帐幔上,潋滟无比。“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这样的光景,已是不敢想象,可这些全都不是侯方域的家当!羡你风流雅望,东洛才名,西汉文章。逢迎随处有,争看坐车郎。秦淮妙处,暂寻个佳人相傍,也要些鸳鸯被、芙蓉妆;你道是谁的,是那南邻大阮,嫁衣全忙。春宵一度之前,她是何等庆幸,自己这一生终究是觅得一个温良归宿。看样貌,是翩翩佳公子,才学亦是不输他人,虽从未一掷千金,却也不是拮据吝啬之人。哪知自己不过是一场美人计中的一颗棋子,那些妆奁,竟全都不是侯生所赠。她虽难过悲哀,也只是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便再无言语。在烽火狼烟的时代,名士与名妓,即是一段佳话,也终究难以长相厮守。侯方域投奔了抗清名将史可法,临走前,万般不舍尽在衷肠,迟迟不愿离开香君。而李香君再次拿出了当时“却妆”的勇气,催他快走,快到那个真正的铁血前线去。她以他临别前所赠的一把白绢扇,作为唯一的念想。等待有朝一日,有情人再续前缘,但未及重逢,李香君便等来了阮大钺的强娶。烈性如她,又怎会辜负侯生?她怀揣那柄白绢扇子,从楼上决绝一跃,性命虽然没有终结,血色却将白扇染成了桃花模样。一场红妆花嫁,原本就是因为背后那些故事而美丽。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究竟是红妆映了美人,还是美人染了红妆,那一张张在尘埃中浮现又隐没的笑靥,终是伴着点点泪滴,在苍穹飘散,不知所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