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浮沉,一朵桃花读桃花扇

山村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这是高中课文节选的《桃花扇余韵》选段,当时老师带我们吟诵的场景,言犹在耳。那时读此选段,犹如惊鸿一瞥,这部惊艳了数百年的传奇,已深植心间。十七年后再读全本《桃花扇》,领略整部传奇的风采,算是快事。《桃花扇》剧照《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于清康熙年间创作刊发的传奇剧本,书写明末遗老感念前朝、国家兴亡及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清代文字狱盛行的情况下,《桃花扇》能够传承不熄,且舞台演出盛行不绝,也曾传入内庭赏阅,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桃花扇》剧照《桃花扇》的故事主线依然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不同于《西厢记》和《牡丹亭》单纯才子佳人的爱情,《桃花扇》的叙事背景宏大,书写明末清初年间历史风云变幻,内容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批判和反思。《桃花扇》笔法如同《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演绎,以真实历史为骨架,以传奇笔法为神色,将明末清初南明朝的兴亡全景的展现给读者。李香君赏《桃花扇》当然离不开桃花扇。桃花扇不仅是侯李二人的定情信物,在文中更是兴衰离合的历史见证。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花和桃源,就被赋予了中华文化内涵,《桃花扇》文中也多次提到或者暗引桃花源,概不无所指。唐崔护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从此桃花又是美人的代称。桃花扇和李香君相配,李香君之血点染扇之桃花,无不增香君及桃花之娇艳。感叹作者之巧夺天工的安排。戏剧剧照对于《桃花扇》中人物,在南明混乱的年代,比起侯方域等号称继承东林志向的复社文人及士族阶层,李香君、柳敬亭及苏昆生等市井人物,反而更显得重信守义。复社诸人空有口号,无切实行动,徒显空谈误国。倒是李香君在《却奁》、《骂筵》中的刚烈决绝,令人动容。柳、苏不顾个人安危投书救人场景,更显侠义风范。正是应了“仗义每多屠狗辈,侠女自古出风尘”。《桃花扇》海报《桃花扇》结尾,侯、李二人经过千难万阻,终于团聚时,都以为是才子佳人圆满结合的结尾,作者却笔锋一转,安排两人入道,遁入空门。而那把象征爱情信物的桃花扇,也被扯碎一条条丢弃。这碎弃的桃花扇,除了侯、李爱情的终结,恐怕也代表那段历史消散在时光的烟尘里吧。这碎裂的桃花扇,就留给偏好大团圆结局的国人来唏嘘吧。喜欢阅读的朋友,欢迎交流。牡丹亭内春光短,游园梦里痴情长疫中记:重读西厢选段,再看花间良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