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安康
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借着新年的第一轮满月
我们点起彩灯千盏
包汤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我们在自家的后花园、甬江畔
深深祈福,愿:
人事圆满,世间太平
借此佳节,由银凤社区、东信路社区、青枫社区、镇电社区共建的蛟川街道“我无我”党建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单位本着履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由此开始,团结一心,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蛟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顾旭波为联盟致辞
蛟川街道“我无我”党建联盟组长周光瑞讲话
蛟川街道“我无我”党建联盟成员签署承诺书
授旗仪式
“天地沐春风,江畔上元灯”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沉浸式体验
镇电社区的元宵节游园会吧!
戏里·话元宵
戏如人生,戏入人生
小时候
无论多小的一个剧团来演出
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节日,又有热闹可看。
台上的唱着,台下的看着
串起来的,又何尝不是一出“人生如戏”……
其实在古代,元宵节除了必备的灯会之外,还会有戏剧杂剧争奇斗艳的场景。特别是在杂剧快速发展、创新、突破的明代。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北方来的“中山孺子”和“郑女燕姬”都是能歌善舞、英俊且漂亮的,而且都善演戏曲,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杂剧遍传,而且也表现出了当时在经受金元劫难之后的休养生息和繁华重现。
你一句来我一句,男女齐声唱大戏,元宵节这热闹场面不仅在人间热闹非凡,就连当时的明月,也都洗耳倾听这人间烟火的声音。
乐里·唱元宵
音乐是传达情感最好的媒介。蛟川街道文化站组织音乐会表演,正如《正月十五夜灯》描述的那样,“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为元宵佳节烘托了氛围。
镇里·送元宵
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节食元宵取月圆人团圆之意。据记载,唐宋时的“油锤”是最初的元宵。宋代《岁时杂纪》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这里的“焦锤”就是“油锤”。元代陶宗仪辑《说郛》诸食谱中也有“上元油锤”的记载。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元宵节吃“浮元子”,后称为“元宵”。
华润万家(镇海店)为居民送元宵
北宋以前的元宵都是实心的,没有馅,下在烧开的水中,再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食物调味。南宋时,才出现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这大概是最早的有馅元宵了。清代康熙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味。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此有诗云: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
今天的元宵可汤煮、可油炸、可蒸食,味道可甜可咸,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北方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上元时节月正圆,元宵状如满月,吃上一碗镇电社区网格长们送上的元宵,愿你新年步步高,消除人生烦与恼。
灯下·猜元宵
古时候,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市巷弄灯火璀璨,人们怀着欢喜的心情结伴而游。小孩儿捧着自制的萝卜灯、面灯、纸灯,各种各样,五彩斑斓。小伙伴约好满大街跑,看花灯。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人们把谜语写在花灯上,称为“灯谜”。走在廊亭转角处,抬头便能望见悬挂在纸条上记着灯谜的纸,晚风中飘飘荡荡,甚是好看。灯谜的内容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包罗万象。”,且诙谐幽默、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树下·祈元宵
唐代崔液在《上元夜》诗中说:“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月十五,头顶圆圆的明月,不如合家一堂,都出门赏月,以敬新年里的第一次月圆,祈求人事安康,世事圆满。
写尽人间烟火的词人秦观说:今岁元宵明月好。想见家山,车马应填道。路远梦魂飞不到。清光千里空相照。虽说元宵明月好,但圆满有时候未必会在我们期待的时候发生和到来。但每一个月圆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人就是在聚散圆缺中平衡和拥有着这一生的。时值美景良辰,无论你身在何地,都要祝你人圆,事圆,团团圆圆;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HappyLanternFestival
团
团
圆
圆
元宵节
灯火象征希望
中国历朝历代直至今日的观灯盛事
表达了人们对圆满生活的期盼
对人间太平的美好祝愿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今夜
纵有灯火千万
但不热烈,更不刺眼
含蓄且深情
这,是中国人的浪漫
今晚之后
一切陈旧彻底结束
一切新生正式开始
甬上镇电
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