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静读书之于我,已经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有时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我这样喜欢读书?是父亲喜欢听评书?母亲怀我时爱看电影?无意中的胎教加环境影响?可别的姐妹兄弟未必不受影响啊?何以不同呢?不得而知。识字晚,虚岁九岁,上小学一年才开始,从识字始就对一切文字感兴趣,一张旧报纸头,厕所里的治病广告,电线杆上贴的“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我都要无聊地看个仔细,只因为那上面有文字。大概二年级的样子,发现邻居家有许多“小人书”,64开本,语文课本一半那么大,每页有图画,下面配几行文字介绍画面,故事性很强。这让我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桃花扇》《西厢记》《铡美案》,《西游》《水浒》的片断,各种神异的民间故事、传奇……那单调的灰白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借来几本看,有时还会读给母亲听。有不认识的字,看它和哪个认识的像,随口读来,实在不认识的就一句“那什么”而过,妈妈一边做着活计一边听我读,好像津津有味,并不在乎“哪什么”,就这样,我生剥活割,囫囵吞枣,乐在其中!很快,邻家两大箱子的小人书读完了,没有小人书的日子像忘了放盐的菜,寡淡无味。后来发现同学有,可我的小学同学实在不够友善,他们大概是从我身上发现了那已经破旧残损的小人书的价值,就再不肯轻易示人。为了换小人书看,我代同学写作业,替同学值日,负责帮老师检查作业却对没完成作业的同学视而不见……可同学的小人书也实在有限。好在我发现有书出租。小镇上的电影院,汽车站,火车站,四中东侧四O二部队马路斜对过,都有租书摊。几张一米多高的胶合板,上面用小木条订的一排排横牚,宽窄正好为小人书的高度,上面再拦上松紧带儿,一来书不会掉下去,二来取放书方便。胶合板后面有支撑,斜斜地立在那儿,方便租书的人选看,书主人通常会有一个手推车,车上有很多小板凳,二分钱一本小人书,选好书交了钱就可以找个板凳坐下来,美美地享用你的精神大餐。小时候,上学需要交什么钱的话,姐妹兄弟都怕着父亲,不敢从他要,只问母亲要,只有我硬着头皮向父亲要,但其实父亲给钱从来都是很大方的,总会多给,我就因了这一点点勇气手里总有几个小钱。再有母亲偶尔会支使我跑个腿儿,买个菜,打个酱油什么的,剩下的几分钱就不回收了,积攒的那几个零钱虽然不多,但能让我经常光顾书摊。最常去的是电影院,那时候电影院就很不景气了,很少放电影,但电影院广场很大很安静,有好几个书摊可以选择,而且远离公路,远离灰尘,离家近,有个十分钟就走到了,也去过部队对面,那离家更近,火车站是不去的,太远;汽车站则从来不去,想不起来为什么,可能那里太嘈杂,太脏。慢慢的我把视线转向书摊上的《故事会》《民间文学》《民间传奇》《山西民间文学》等等“大书”,这类书5分钱读一本,却可以看好多故事,一本书能读上一下午。于是我告别了小人书。开始了纯文字阅读。有一次,看书到收摊,起身回家,可走起路来居然是深一脚浅一脚,原本平坦的大道看上去变得凸凹不平,令我十分纳罕,多年之后知识阅历渐长才明白是因为用眼太久,视力疲劳所致。还有一次,我正在部队对面那个书摊儿看书,有一辆大卡车居然鸣叫着驶离公路,慢慢向我靠近,我拿起板凳赶紧躲车,可那车不依不饶,不慌不忙地盯紧了我,我茫然地向车里看去,车停住了,驾驶室里赫然父亲的笑脸!要知道,那时我们很少能看到父亲的笑脸,甚至是很少能见到父亲,他总是早早出门,很晚才回家。可惜当时自己一半沉浸在故事当中,另一半有惶惑诧异,木木的根本没想起对父亲展颜一笑,那个一手拿板凳一手拿书,若有所思却又茫然无措旳女孩子傻傻地定格在我少年时代的历史镜头中。租书摊附近还有卖糖果零食的小摊贩,有一种软软糯糯的红色的糖条,上面醮满了白色的砂糖,凝霜一样,小小的,好看,美味,一分钱十个。偶尔我也会享用一次,一边看书,一边吃那种酸酸甜甜的小糖条于我是人间无上享受!日子就这样流逝,我每天生活在各种虚幻的故事当中,忘了天上人间。有一天父亲忽然打听我最常看的《故事会》的价钱,我告诉他二毛五,父亲给我算了一笔帐,如果我每次看五本书的话,攒三次就够买一本书了,而且自己就拥有了一本书,还可以看了再看。我心中豁然一亮,对啊,我可以给自己买书啊,我也可以有很多书的啊!从此我告别了租书的生涯,小人儿书也就此淡出了我的世界。如今海龙镇的汽车站的位置现在是迎宾大酒店,四O二部队旧址现在是养老院,电影院还在那儿,但总不见放电影,广场前面安置了一大圈健身器材,夏日的傍晚很多居民在那消暑健身,却也热闹,火车站还在,也有火车停靠,但透着黯败萧条,已绝非昔日繁荣景象。而那些可供出租的书摊早已消失了踪影,了无痕迹。二分钱可以租一本书,一分钱可以买十个小糖条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时代的列车奋然轰鸣,滚滚向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行进的车轮,但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是我生命之河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那一湾清泉,浸润着我的精神,滋养了我的灵魂。如果我还算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如果我还算一个有思想的人,那都得益于我少年时代就养成的读书习惯和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阅读和对人生的思索。我必将不负滋养我的那泓清泉,让它清澈如新,长流不止,永现生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