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经》全篇体现出先哲老子的大唯物论和道唯物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道,是物质的本源。
“物质”这一概念,我们耳熟能详,但是万事万物的产生的源头是什么?却值得深入思考。
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离亭宴带歇拍煞》中,借助老艺人苏昆生之口感叹人生:“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曾亲眼看着他建起了朱红色的高楼,也曾亲眼看着他在里面大宴宾客,却也曾亲眼看着他的高楼倒塌了。孔尚任在这里借富贵人家的楼起楼塌,感叹世事无常,兴衰不定,荣华富贵,像云烟一样虚幻迷离,难以捉摸。
这里面其实谈到了物的存在与消亡,有的物,是难以长久存在的。这段话隐含的潜台词是,人类的思维当中隐隐有一种无奈,想要使财富地位和功名利禄永恒,但实际上是却做不到。和宇宙天地相比,人类的物,包括人的生命,其存在时间真的是太短暂了。即使和我们生存的地球相比,人这个物,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既然如此,那么珍惜当下,珍惜所拥有的,也就成了人类思维中前赴后继追求的永恒主题。
当人们满足了温饱生活以后,会自然而然思考,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些物长久存在呢?
《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认识物的本源,才能纲举目张,认清人自身的归类属性源头,遵循人这个物的特征属性而生存,避免做出非人属性特征的其他活动,才能趋吉避凶,活在幸福里。或者说,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物,则凶。
《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从我们人类的认知角度而言,能被人眼耳鼻舌身意以及深层次感知能力认知的事物,都属于物。
于是很多人会顺理成章认为:物,指的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也就是说,一切存在,包括一切时间、空间的存在都是物。
那么,问题来了,物的本源到底是什么,万事万物最初的那个物,又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圣哲老子在《德道经·昆成》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熊春锦先生校订的帛书版老子《德道经》对此有详细解释,我摘录如下。物:事物,万物,物体,此处代指“道”。昆:从日,从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本义:一起,共同。《说文》:“昆,同也”。《太玄·玄摛》:“理生昆群”。昆、虫二字的结构特点都反映出道由一生二的过程,如同万物群性的繁衍进化一样。
《说文》:“绣,五采(彩)备也”。亥:十月,盛阴正浓,微阳始生。亥孕子,而子为万事万物之始。古人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至寅会降人。再经卯、辰、巳、午、未、申、酉,至戌会天地开始昏暗,到亥会时天地黑暗,万物否矣,再至子会天地重开。每会一万零八百年,从子至亥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如此圆周性地循环往复,没有终极。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种特殊的物(道和德),同时出现和形成,她们先于天地的形成而形成。道“○”德“一”的生二,不仅赋予万物以阴阳的特征,而且为万物注入并编织起了五行的属性。道化生万物,不受任何后天有为有形范围的限制,这种自然规律是没有生灭的,是永恒的。我不知她叫什么,只好用“大”来勉强称呼命名,所以,人们也经常用大道来称呼道这种物。
这里,老子仅用了“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八个字,就把整个宇宙时空全部的物质,纳人他那精深无比的思想学说之中。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就是他的“大唯物观”,也可称为“道唯物主义”思想。先于天地之生,也就是在宇宙爆发生成之前,道这种物就已经存在了。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以如此巨大的气魄,将整个宇宙万物尽收于其学说之中。
老子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起源于道。道,是物质的本源。
那么,道这种物质是怎样产生万事万物的呢?
老子在《德道经·中和》,进一步说明了道的生化万物的过程与模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气)以为和。”熊春锦先生校订的帛书版老子《德道经》对此也有详细解释。道:是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不可名状的物质、能量和环境。一:最小之数,朴素之数,万化之基,即德、虚无一炁(即“⊙”,由无极的道“○”化生的德“⊙”)。《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二:《说文》:“地之数也”。即太极之阴阳也。三生万物,三:《说文》:“天地人之道也”。这里的三,是道〇化生德一,德一化生二,二化生出三,三再化生万事万物。而德一则是居中调控二,德一加上二,这个三共同化生万物。三,指的是“德、阴、阳”,三是万物生成与发展的自然法则,万物由此“三”而生成。相对于万事万物,三,则成了化生万事万物的源头,熊春锦先生总结为三元(源),即物元(源)、体元(源)、质元(源)。三元(源)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源,相当于人类可观测的物质;与源对应,元,则相当于人类不可观测但确实也是道所化生而存在的物质。
道〇,是万物之本始;德一,是万物生成的能量;阴阳二,从德一而生,反映万物的阴阳属性;万物都是由“德、阴、阳”这个“三”而生成。当人类远离道〇,离开德“一”而进入了阴阳“二”的状态中,人类对万物的认识,就只会停留在看得见的有相三源世界,而将看不见的无相三元世界忽视了。然而,万物内外却是德“一”能量的炁在发挥滋养的中和作用。万物的本质中,是德的营养功能和道的主宰作用,才产生了生生不息的万事万物。
老子从万事万物的起源到发展变化,进一步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道。
人类创造的亭台楼阁,情感情绪,层层追根溯源,其本源也是源于道这种物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