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影片喜盈门中的大嫂吗饰演者有何

说起影视剧,每个人兴许都会有那么几部能被称之为“童年回忆”的经典电视电影,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传媒行业还非常落后,但依然没有影响一部部经典作品的诞生,《喜盈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年拍摄的喜剧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的中国家庭中发生的柴米油盐,其中的大嫂强英,更是观众们久久不能忘记的一个角色,而饰演大嫂的演员王书勤,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而被更多的观众熟悉。

《喜盈门》中的泼辣大嫂

如果非要给剧中的大嫂一角下个定义,那可以说,大嫂强英是这部家庭伦理剧中唯一的“反派”。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影视行业迎来了一个转折,影视剧不再是单一的宏大的主旋律题材,许多导演开始尝试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而拍摄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影视剧的题材也变得多样化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喜盈门》应运而生,这部电影的时间背景在70年代,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北方的一个乡村中,丈夫仁武和妻子薛水莲喜结连理,一对璧人本来已经抓住了幸福的生活,可是仁武却有一个性格泼辣的大嫂强英,把他们的生活搅的鸡飞狗跳。

强英人如其名,在什么事情上都喜欢争个第一,当她看到身为新娘的薛水莲身上穿的戴的一身行头都比自己当年嫁人的时候强,便开始记恨上了婆婆和薛水莲。

从此之后,强英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和薛水莲一争高低,凡是薛水莲有的东西,强英也一定要一份,如果别人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她就大吵大闹,弄的整个家庭不得安宁。

看到仁武给薛水莲买了一条用涤纶做成的裤子,强英便深深的嫉妒,逼着自己的婆婆也要给自己买这样一条裤子。

那个年代的涤纶是十分稀罕的洋玩意,一条涤纶做成的裤子并不是能轻易买到的东西,婆婆实在掏不出那么多钱,强英见状,更加认为婆婆偏心,就开始了撒泼打滚,吵着闹着也要这条裤子。

眼看着这个大家庭要被一条涤纶裤子给闹的鸡飞狗跳,薛水莲不忍心,就掏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来帮婆婆解了围,强英终于得到了这条涤纶裤子,本来大家以为她会消停一点,但是强英却将其看作了自己无理取闹的收获。

在强英的眼中,这条裤子就是自己光荣的勋章,她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了起来,天天对着仁武夫妻二人指桑骂槐,强英越闹越凶,逼得自己的丈夫仁文和自己分了家,婆婆跟着仁武生活。

曾经的大家庭四分五裂,但强英仍不知足,终于把婆婆气晕住院。

在这个家中,几乎没有人喜欢强英,尽管如此,大家依旧在把这位大嫂当做家人看待。

可是强英却不这样想,她依旧孜孜不倦的在这个小家庭搞着分裂,最后甚至开始虐待家里的老人,丈夫仁文忍不住打了她,强英怎么受得了,一气之下,她什么都不带就跑回了娘家。

最后强英因为思念孩子偷偷回到了家中,她本以为家里人不会善待她的孩子,也会找她算算总账,可是她却看到家中所有人都一如既往。

不仅精心照料她的孩子,婆婆和水莲还帮她赶完了她耽误的加工活,强英终于醒悟,一家人重新团聚,电影迎来了一个和和美美的结局。

影视剧中有一个很奇怪的定律,似乎经典的反派角色要比经典的正派角色更容易被人记住,在《喜盈门》中,深入人心的是这位大嫂蛮横自私的形象,观众们更能记住的也是这位大嫂,这位大嫂的演员,自然逃避不了群众的聚焦。

强英的演员名叫王书勤,这个名字对现在的人来说或许有点陌生,但她确实算得上80年代那批知名演员中的一位,令人惊奇的是,剧中的角色强英是一个十足十的乡村妇女,而王书勤却是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在演这部电影之前,她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

王书勤精湛的演技得到了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但是在一开始面对这个剧本的时候,王书勤是不愿意接下这个角色。

从身份上来说,王书勤和大嫂强英的年龄相仿,都有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切实感受。

从生活的环境上来说,身为城市女孩,王书勤和强英的生活轨迹截然相反,加上那个年代相对保守,群众们嫉恶如仇的情绪都很浓烈,他们总是很容易把对反派角色憎恶转嫁到演员本身身上。

这也就是王书勤的顾虑,但是在导演的再三劝说下,王书勤还是打算接下这个充满挑战性的角色,为了将自己的习惯变得和农村人一样,王书勤来到乡村,找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强英”: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头发很乱,讲话的时候声音很大,两只手还不停的比划。

王书勤十分激动,她渐渐摸出了一点饰演农村妇女的窍门,为了加深这种印象,她还观察了当地许多有孩子的妈妈,研究她们的走路、穿着、发式和打扮,以及她们讲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为了将这个角色饰演的更真实,王书勤还走访了几个相似年龄的妇女,天天有事没事就去跟她们唠家常,生活在城市的王书勤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但是到了最后她都能和这群妇女打成一片,成为一起聊天的朋友,王书勤知道,自己离这个角色又进了一步。

而王书勤对角色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她始终觉得,强英不应该是一个被脸谱化的角色,她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物虽然有着不少缺点,但是她同样有属于自己闪光的一面。

就这样,一个性格泼辣强势,喜欢撒泼打滚,但同时心灵手巧,擅长干活,并且关爱孩子的角色就这样诞生了,强英也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王书勤的演绎赋予了这个角色的生命力。

王书勤:一个时代落下的余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才鲜少有王书勤的消息,她仿佛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般,在引擎上搜索王书勤的名字,出现的词条也是各种各样身份的人物,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唯独缺少了“演员王书勤”的身份。

只有电影网站上有着王书勤的只言片语,简单地介绍了她的出生年月和出演过的电影和电视剧,而《喜盈门》正是她走入演艺界后向公众交出的第一部作品。

王书勤出身于年,13岁的时候进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年,王书勤17岁,正值风华的她被借调到河北省话剧院出演《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李香君演毕,王书勤正式踏入了演员的圈子,再也没回过河北。

不难想象,当年的王书勤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正当青春,拥有着闯荡四方的勇气和不顾一切的豪情,背井离乡的王书勤也希望在话剧圈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普通老百姓有用电视媒体之前,成为话剧演员几乎是每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时代一直在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上升,许多家庭也拥有了电视机,有了传播媒介,影视剧注定要比传统话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影视行业在中国如同冉冉升起的红日,充满朝气。

当时的王书勤已经结婚,也在话剧队里扮演了很多角色,还与话剧队中的一名同事结了婚,这个时候,她接到了《喜盈门》剧组的邀请,她知道尽管这个角色不讨喜,但是如果演好了她,她也能从一名话剧演员转型为影视剧演员,拥有更广阔的事业版图。

在演完了《喜盈门》过后,王书勤对演戏的理解也加深了一些。

她认为塑造一个角色,首先要开始体验并感受这个角色的生活环境,慢慢地将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之后再去打磨细节,比如这个身份的人会有哪些特定的动作,他们的台词中又会含有怎样的口头禅,正是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才让王书勤的演绎更为生动逼真。

《喜盈门》打开了王书勤的演艺生涯,从年-年,王书勤基本保持着每年一部影视剧的产出,这个速度放在当年已经非常不得了。

并且她出演的许多影视剧都是有口皆碑的作品,在那个演员和电视剧都十分稀少的八十年代初期,王书勤的名字注定不会被人们遗忘。

《陈央生上城》、《当代人》、《瓜熟蒂落》……这些如今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在当年都曾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李书勤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似乎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久远,所以今天知道王书勤的人更多的是那部经典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这个披上喜剧外衣的悲剧故事已经变成了许多年轻观众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在这部剧中,王书勤饰演的角色是慈禧太后,这位太后执掌了中国四十多年的朝政,将这个苟延残喘的王朝逐渐带到了毁灭的深渊,作为政治家,慈禧太后又是心狠手辣的女政客,对待政敌从不手软。

王书勤饰演的无疑又是一个反派角色,作为这个剧本悲剧内核的根源,这部剧中慈禧太后的形象也变成了大人们吓唬小孩子的一个新词汇。

《神医喜来乐》是王书勤饰演的最后一部比较知名的电视剧,年,王书勤参演《老北风》和《义勇义勇》,饰演了一些比较边缘的角色,只不过这两部电视剧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年过后,王书勤就没有参演过任何影视剧了,她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也找不到合适的剧组,便选择了退隐,离开了公众的注视。

时代发展的十分迅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爆炸式的传递,每个人都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新闻,每个人都拥有了成名十五分钟的机会,只是这样一来,被人遗忘的境遇也会猝不及防地降临在任何一个知名人物的身上。

人们都太忙碌,来不及记住太多的过去,王书勤销声匿迹后,有关她的消息也从之前的长篇大论变成了之后的只言片语,不过王书勤已经年逾古稀,对如今的她来说,能够安安静静的颐养天年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新旧更替的故事,在吃青春饭的演艺界更是如此,最炙手可热的永远是那一批年轻貌美的演员,许多演员度过了花期,便被他的观众和这个时代渐渐遗忘。

时过境迁,王书勤就是这样一个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人,或许她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连来的时候都是静悄悄的,除了身边的亲人朋友,没有人知道她的存在,她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

而王书勤好歹拥有过一段能被人们记住的时光,她出演的影视剧在演艺圈也说不上多,但是依旧有几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这也决定了至少她不会被所有人忘记。

只是,当人们再度提起她的故事和她所饰演的角色时,又总不免感到唏嘘,这种唏嘘也并非单单针对王书勤一个人,人们只是在唏嘘,一个时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岁月实在是无声而残忍。

参考文献

《(中国影人)王书勤》;个人图书馆;年2月27日

《王书勤: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塑造强英的一点体会》;中国知网;年7月30日

《喜盈门》;海上电影;年4月22日

《赵焕章、刘福年.把文学形象化为银幕形象——编辑和导演《喜盈门》创作随感》;中国知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